最新动态

分类:

如何了解孩子的“自私”,不要再误会孩子了

  案列分享:

    乐乐,女孩,三岁,活泼开朗,但近来我发觉她有些自私和霸道。

    比如,我给她买了酸奶,她喝了一口就放在一边了。

    我故意拿起来喝了几口,她看见后马上咧嘴就哭,我问她:“妈妈不能喝吗?”

    她说:“你喝完了,我喝什么呀!”

    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,结局大都是以哭闹收场。如何让孩子不那么自私?

     ——乐乐妈妈

    专家分析:

    乐乐的这个行为不是“自私”的问题,而是她以为:

    你不经过我允许就喝了我喝的东西?

    这也太不靠谱了,本来我马上就要接着喝的,下一秒你是有可能把它喝完的呀,你为啥不去拿一瓶新的喝?

    为啥不给我打招呼?……

    这是物权和尊重的问题:

    你连招呼都不打,问都不问,就直接喝了?

    就算没打招呼,妈妈直接喝,大人也没多大问题,很自然,毕竟孩子不是“客人”,但如果以此给孩子贴上“自私“的标签,就太冤枉孩子了!因为明显是孩子先觉得自己被“损失”了,才去“维权”的。

    很多大人会认为“自我中心”是不好的,因为有“损人利己”或“只关注自己,不关心别人”的潜在可能性。

    其实,“自我中心”不仅正常,而且是值得尊重的“心理能量”。

    每个孩子的“社会化发展”过程,就是从“自我”走向“他者”,从“家庭”走向“社会”。

    父母真正要做的是,着眼于如何培养孩子的“亲社会行为”和“规则感”。

返回列表